人民日报: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
来源:北京青年报 7月7日,同志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题为《称呼与风气(金台随感)》的人民日报文章。 全文如下: 称呼,不少岳阳市某某软件开发厂一个老生常谈的声音问题。 曾几何时,呼吁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,称呼一声“同志”便可,重归主流听者坦然、同志舒泰。人民日报后来,不少经济发展、声音文化多元,呼吁称呼也花样百出,称呼“先生”“小姐”“老板”满天飞,重归主流开初尚觉新鲜,同志岳阳市某某软件开发厂久之不免腻味,尤其是“小姐”这一称呼,常给人轻薄之感。如今,“小姐”似乎被“美女”取代,后者也逐渐失掉了赞美之意,变成了泛称。 称呼自有其潮流,随时代而动。譬如“同志”,在民风淳朴的年头,人们不论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里,都讲究人人平等,因而“同志”这种一视同仁的称呼也被长久使用,且“同志”也有志同道合之感。再如“师傅”,使用的时间也不短,于我个人而言倍觉亲切。我年轻时在机务段当过3年机车钳工学徒工,满师后又独立干了一年左右车辆修理活计。当时,早我几天入行的师兄师姐,我见了一律都得叫“师傅”。在技术为先的机车维修一线,学艺是头等大事,称呼关乎传道授业的礼仪,自然马虎不得。“师傅”之谓,是对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尊称,也是对德厚者的敬重。几十年之后,虽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已远去,但是这声“师傅”,我沿用至今。我想,只要对方形容不轻慢,精神不委琐,不论老少,皆可尊称一声“师傅”。 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称呼——“老师”,则有些叫滥了。为人师表者本应必备的德与能不具备,叫与被叫,却一方习以为常,一方心安理得。“老师”和“先生”,作为称谓,我认为还是应该有门槛的,否则难免有言语贿赂之嫌。此外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也不乏称兄道弟者,此遗风或许是为了突出江湖义气吧。 虽然称呼各种各样,但人们心中还是有杆秤。譬如遇事找警察,这时人们一般定要叫一声“同志”,不会唐突称什么“帅哥”“美女”。由此而知,情急之下,人们的基本共识还在:矫情使人尴尬,虚假令人讨厌,唯有实在、得体才受欢迎。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杂文,议论体制内的称呼问题。称呼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。有的官员嫌称呼真实职位不够威风,见风使舵者便投其所好,“头儿”“老大”“老板”叫得脆响。旁人冷不丁闻之,还以为是到了哪个公司或者哪个商场呢!叫者或是随口,或是别有用心,被叫者则欣然接受,就像抽烟上瘾,渐渐地就难以戒掉。其危害性初时不明显,久之则会滋生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,什么“公仆”,什么“为人民服务”,都逐渐忘却,取而代之的,许是刚愎自用,甚或胡作非为。你瞧,称呼中糖衣炮弹的威力,不可不防呀! 有关称呼,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事。那是我原先插过队的地方,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载的干部将调往别处,乡里有位擅长词章的田舍翁,代表乡亲作诗送别。这位干部曾任公社党委秘书,自排官气、平易近人,与群众同甘共苦,且为人公正廉洁,为大伙儿办了不少实事好事。乡亲们平日只称一声“陈秘书”,朴实、直白。陈秘书离任之日乡亲赋句赠别,足见寻常称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,称呼越是直白,感情越是亲近。 称呼既关乎交往中的礼仪,也关涉社会风气的诚实或轻浮。近年来有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,这也是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,我举双手欢迎。称呼中的真情实感,值得追求、颂扬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时隔57年 印度领导人访问阿根廷
-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奈飞连续四个交易日续创新高
- 河北廊坊:科技赋能 “小包裹”跑出“加速度”
- 全队19次失误自己独占6次!追梦:我今天表现得很烂
- 比特币突然狂飙,超19万人爆仓!
- 哈登12+16快船险胜勇士 库里26分失扳平三分
- 华为 Mate 70 系列手机有望支持全新拍摄玩法和隐私保护功能
- 远藤航:之前我们利用了主场优势,这次在开局必须格外小心
-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崔建平受贿案一审开庭
- 苏东:国足中场需多跑动争取形成乱战,尽可能不让日本舒服倒脚
- 追梦:失误太多了 我要为此担责 一支球队想成为精英罚球必须稳
- 又一玩家入局,阿里投资的这家AR公司将于明年Q1发布AI眼镜|钛媒体独家
-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通过 一半天堂,一半地狱
- 乌克兰宣布对俄罗斯28名自然人实施制裁
- 报告:苹果应用商店中国营业额2019年来翻倍增长 超过 95%无需支付佣金
- 字母哥关键封盖+利拉德制胜球 雄鹿终结火箭5连胜
- 胡塞武装称击沉一艘赴以色列船只
- 中国电信发布低空经济新一代天驿方舱和天枢终端
- iQOO Neo10 Pro 手机搭载“蓝晶 × 天玑 9400”芯片
- 消息称三星 Galaxy S25 系列手机为转嫁成本,售价最高涨130 美元
- 搜索
-